淡蘭古道灣潭段 - 烏山和灣潭及北勢溪古道U形走

 

參加人員:6人

Akino、佳民、冬霖、阿枝姐、Ping、寶琴。

 

DSC_0131.JPG

烏山路42號民宅登山口.

 

DSC_0216.JPG

灣潭古道入口(鳥山35號之五).

 

集合時間和地點:

2018/5/5(六)07:00 文湖線港墘站2號出口,07:40 暖暖蚵仔麵線攤和Ping會合。

 

第一車: 司機Akino,佳民、冬霖、阿枝姐

第二車: 司機 寶琴,Ping

 

交通概要:

 

去程

06:50 內湖家(加油和出發) -> 07:20文湖線港墘站2號出口 -> 國道1號 -> 八堵2交流道 -> 07:40暖暖買早餐 -> 08:10台2丙(基平隧道、平雙隧道,隧道內有50公里的速限) -> 三叉坑(H70m) -> 08:25雙泰產業道路,過雙泰二號橋(約在13.5K)後遇叉路右轉入狹窄小路 -> 08:52料角坑17號下方的料角坑六和橋放寶琴車,車子可直接放在17號民宅前登山口的空地 -> 雙泰產業道路 -> 09:15 過16.5K青山雲霄精舍後,在附近的叉路右廻轉開入烏山42號民宅

 

DSC_0129.JPG

泰平里烏山路42號民宅.

 

回程

15:45料角坑17號民宅前登山口 -> 15:52料角坑六和橋旁藍天的家前公厠清洗裝備 -> 料角坑六和橋 -> 16:27雙泰產業道路 -> 16:40烏山42號民宅 -> 雙泰產業道路 -> 三叉坑 -> 台2丙 -> 暖暖 -> 國一 -> 五堵交流道 -> 基隆百褔社區(停車場) -> 17:50 - 18:30封神白斬雞(褔五街112號)吃晚餐 -> 國一 -> 堤頂快速道路 -> 19:10文湖線港墘站1號出口

 

DSC_0373.JPGDSC_0376.JPG

料角坑六和橋.

 

登山尋幽路線:

 

共6.5小時,最高高度624m、最低高度317m、總爬升409公尺、總下降約536m,距離13.5公里,負重7公斤。

 

09:25烏山路42號民宅登山口-> 烏山古道山徑 -> 09:54鞍部十字叉路,直行烏山古道,右上往豎旗山、烏山尖,左行往網形山 -> 10:28褔德祠 -> 林媽墓 -> 10:40香菇寮 -> 10:45 - 11:21田螺山露營區 -> 11:30灣潭橋 -> 11:42灣潭古道入口(山35號之五) -> 12:04絕壁布簾瀑布 -> 12:14 農家古厝地、灣潭、張家莊三叉路口 -> 12:17溪對岸岩壁瀑布 -> 12:34 - 13:10 夢潭休憩溪岸 -> 13:22山10號農家 -> 13:38灣潭古道入口、張家莊、三水潭三叉點 -> 13:39張家莊露營區 -> 13:56雙溪口福德宮和三水潭(北勢溪和灣潭溪的會合處) -> 14:20水泥路接北勢溪古道(料角坑38號) -> 15:03土地公潭 -> 15:36中正橋遺址 -> 15:48料角坑17號,登山口。

 

DSC_0213.JPG

淡蘭古道 - 灣潭路線圖.

 

DSC_0303.JPG

北勢溪古道(料角坑38).

 

烏山、灣潭、北勢溪古道_山水社.jpg

雙溪三古道行進GPX圖. 

 

景點介紹:

 

北勢溪 - 雙溪三古道

 

淡水河系主要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及三峽河、景美溪等構成,其中最遠的兩大支流,發源於雪山山脈的大漢溪與新店溪於板橋江子翠附近匯流後,始稱淡水河,前行至關渡與基隆河來會,河道加寬形成大河氣勢,流至淡水區油車口附近注入臺灣海峽。

 

DSC_0122.JPG

料角坑六和橋和前方的公厠.

 

淡水河支流之一的新店溪,是由北勢溪與南勢溪兩大源流匯流而成。其中北勢溪是貫穿東北角一條源遠流長的山溪,其上游有兩道支流,發源於台北與宜蘭縣的分水嶺,北支流源於三方向山(大溪山)的芉蓁坑,之後依序納入大坪、香碓坑、後寮等溪,於雙溪壽山宮附近納入源於三份二山的溪尾寮溪,之後始稱北勢溪。

 

DSC_0308.JPG

三水潭下方的溪岸,馬路可前往黑龍潭.

 

續往西流依序納入料角坑、保成坑、怣子坑(戇子坑)、藤寮坑等溪。南支流則發源自叢雲山的灣潭溪,之後西流納入三份二、打鐵坑等溪,至灣潭再納入南勢坑溪,之後續往西北流,途經夢形最後於三水潭處與北勢溪交會,並流入坪林、石碇兩區(今已闢為翡翠水庫),成為新店溪的上游。北勢溪在新店的燕子湖附近(雙溪口)與南勢溪會合,始成為新店溪。

 

DSC_0327.JPG

水泥路接北勢溪古道,走經多孔橋. 

 

而近期網路流傳可媲美日本名勝奧入瀨溪流的火紅秘境「烏山古道」、「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泰平村,皆屬於淡蘭古道的支線,起點由烏山古道越嶺接到灣潭橋,沿著灣潭溪循灣潭古道到三水潭後轉往北勢溪古道,傍著北勢溪而行;沿途綠蔭濃密,古道優美,可欣賞到灣潭溪的優美深潭,更能感受淡水河上游北勢溪美麗的溪流景觀。

 

DSC_0329.JPG

北勢溪古道溪水.

 

DSC_0290.JPG

北勢溪 - 灣潭古道. 

 

泰平里

泰平里,里名為光復後新命之吉祥語地名,係以「大坪」、「大平」一名雅化而來。前清時期稱為「大坪」,日人稱為「大平」,係由於地形平坦而得名。清道光四年(1824),據說有蘭營守府武略騎尉黃廷泰千總夜夢此地有平原一片,即往尋求,行至其處,果然有平原,於是插豎大旗,招佃墾耕大坪,當時即稱「黃總大坪」。

 

DSC_0374.JPG

料角坑六和橋前的藍天之家.

 

翡翠水庫源頭北勢溪流域其行政區域位於新北市雙溪區南部的泰平里,是雙溪區 12 個行政里中的一個。海拔高度約四、五百公尺之間,面積50.5平方公里,面積占雙溪區三分之一強,相當於8個永和區的大小,為雙溪最大里。

 

DSC_0201.JPG

灣潭指標. 

 

泰平里境壤北勢溪流域,上流流域坡度平緩,主要河流有北勢溪與灣潭溪。兩岸到處可見寬廣的河灘和草原,芉蓁坑、大坪(泰平)、溪尾寮、後寮、料角坑(鹿角坑)、保成坑、灣潭等地,舊時代均分佈廣大之水田、梯田與茶園等,更高海拔的山區,則為森林保護區。

 

DSC_0192.JPG

田螺山露營區的民宅. 

 

在這片遼闊的山區裡錯落不少小村小墟,其中村人聯絡小徑與泥土道路不計其數,這些聯絡小徑往昔是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今天則變成了登山客尋幽探訪的秘境了,其中以虎豹潭古道、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最為有名。

 

DSC_0296.JPG

灣潭古道入口、張家莊

 

灣潭古道

灣潭古道位於台北縣坪林鄉漁光村與雙溪鄉泰平村之間,為兩地往來的一條古道,因路線沿著北勢溪支流「灣潭溪」而行,故稱為「灣潭古道」。

 

DSC_0217.JPG

灣潭古道入口標誌. 

 

「灣潭古道」,是一處可以感受北勢溪最瑰麗的溪流景觀的古道,延溪行的古道,連綿約4公里長,深潭不斷、溪水緩慢奔流,兩岸森林蔥蘢蓊鬱,和著潺潺的水聲,顯現大河暢流不息的生命力。

 

IMAG7877.jpg

古道山行者. 

 

這條古道位置偏遠,有2個入口,其一是由接近坪林與雙溪的交界處黑龍潭的地方,再進去有一個地方名曰「張家莊」,古道另外一個入口是雙溪區的烏山村灣潭,這兩個入口,都只有一條產業道路可以進出,這裏應該是整個新北市地區最偏遠的地方,無論自坪林或雙溪出發,路途甚遠,若自坪林出發至古道入口張家莊,路程約20公里,車程最少要70分鐘。若從雙溪市區要上泰平、烏山村灣潭古道入口,路途亦遠,也須70分鐘以上。

 

DSC_0231.JPG

灣潭古道. 

 

灣潭,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境內,地名取自南勢坑溪和彎潭溪交匯處,在此形成一道彎曲的水潭。站在灣潭橋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南勢坑溪匯入灣潭溪。為烏山古道與灣潭古道的交接點。

 

DSC_0207.JPG

灣潭二號橋. 

 

北勢溪古道

位於坪林、雙溪交界附近的北勢溪上游,沿著北勢溪岸而行,故得此名,為淡蘭古道其中一段。北勢溪發源於雙溪與頭城交界山區,是翡翠水庫的上游。

 

DSC_0333.JPG

北勢溪古道入口 - 藍天指標.

 

DSC_0349.JPG

北勢溪古道的木橋. 

 

可由雙溪料角坑或坪林三水潭進出,古道沿著北勢溪蜿蜒,行經中正斷橋、中正石碑、礦務課基石、土地公潭、小瀑布、多孔橋等景色,古道平坦,綠意映然,沿途溪流蜿蜒,潺潺溪水相伴,十分悅耳,湖光山色,景緻美不勝收,是夏日清涼消暑的好去處。

 

DSC_0351.JPG

北勢溪古道 - 寬敞的山徑. 

 

DSC_0366.JPG

料角坑17號,登山口

 

活動行程記錄

 

因淡蘭古道的美,4/28帶沒走過坪溪古道的老婆,循三叉坑密徑自己開車走一趟,除了錯過三叉坑的路口外,開到烏山路時才發現當時只知跟佳民車,未記住何處的叉口應轉彎,誤開到烏山42號的民宅再廻轉車開回,回到雙泰產道往前開仍找不到入口,無網路訊號,手機的GPS無法定位,最後動用登山GPS仍錯過叉路,而開往灣潭,狹隘山路遇小巴公車倒回後往回開,才順利找到叉口開往烏山62號登山口。

 

IMAG7694

三叉坑的林蔭車道.

 

DSC_0925

三訪坪溪古道.

 

DSC_0965

幽靜的坪溪古道.

 

IMAG7698

珍味香泡餅.

 

雙人漫步走在坪溪古道蓊鬱杉林中遇兩位搭F815公車來走坪溪古道的山友,閒談中他們推薦美麗料角坑到灣潭U形走,回家後查閱此條路線,發現是條秘境,決定本周六要找夥伴來一同前往探訪,採A進B出,因未曾走過行前特別研究並印好路線詳細的說明、下載地圖和帶GPS,而參加人員在經驗和體力都不錯,減輕不少探查的負擔。

 

DSC_0208.JPG

泰平里公車. 

 

DSC_0906

坪溪古道入口.

 

DSC_0929

搭F815來坪溪的有緣山友.

 

DSC_0931

漫步坪溪.

 

這次行程在時間緊湊下排好路線和約好暖暖集合地點,準備好簡單乾糧和水,早上開車到港墘站接佳民和冬霖夫妻,兩輛車人數少連絡快速,迎著陽光開車到暖暖和寶琴會合,在台2丙的車上看到寶琴走在路上提著東西到她車上,買完早餐後出發,今天沿途車輛不多,遊客也少,開過陡峭如髮夾狹窄的三叉坑山路,來到雙泰產道上的觀景台前看下東北海岸和層層山巒,因採A進B出,先開小路到2016年通車的料角坑六和橋,紅橋和北勢溪清澈溪水構成美麗的圖畫,寶琴將她的車停在路旁,我一車擠六人慢行上坡回到雙泰產道上,由13.5K開往16.5處的烏山42號。

 

DSC_0116.JPG

雙泰產業道路的觀景台 - 望東北海岸. 

 

DSC_0117.JPG

雙泰產業道路上 - 看海的日子. 

 

DSC_0123.JPG

料角坑六和橋前停車

 

DSC_0126.JPG

料角坑六和橋 - 紅橋上的阿枝姐、寶琴、冬霖和 Ping.

 

佳民用下載的地圖導航至42號時,因兩週前我才開過一次此段路,跟他再度確認路線是否正確? 也許真有緣,上次誤闖的民宅竟是本次的登山口,民宅的阿媽女主人很客氣說我們可以將車停放在她家前,整裝拍團體照後出發,穿過民宅走進烏山古道,本以為會是荒蕪長滿蔓草的山徑,想不到路徑剛有人除草過,顯著寬敞乾淨,清涼林蔭下走在古道泥土上,非常地舒服,林中卻瀰漫一股奇特的味道,後來是一種此時盛開白花的花味,一路走來暢快經網形山十字鞍部,不攻山頭開始走下坡,林相顯著原始自然,長滿的山蘇苔蘚顯示此地的潮濕,而兩旁林相優美,綠蔭濃密,一行人輕快地經土地公廟來到種植香菇木塊區,再往下切至田螺山露營區。

 

DSC_0132.JPG

烏山42號民宅大門前. 

 

DSC_0134.JPG

烏山42號民宅 - 私闖民宅的Ping. 

 

DSC_0136.JPG

烏山42號民宅望青山雲霄精舍. 

 

DSC_0137.JPG

烏山古道 - 剛清理過的山徑

 

DSC_0138.JPG

烏山古道 - 陽光森林開步走.

 

DSC_0141.JPG

烏山古道 - 有奇特味的樺八仙小白花. 

 

DSC_0143.JPG

烏山古道 - 歡喜行. 

 

DSC_0144.JPG

烏山古道 - 翠綠杉林. 

 

DSC_0145.JPG

鞍部十字叉路 - 猶豫是否爬網形山. 

 

DSC_0147.JPG

烏山古道 - 原始步徑. 

 

DSC_0150.JPG

烏山古道 - 潮溼的石頭. 

 

DSC_0153.JPG

烏山古道 - 山蘇蕨類.

  

DSC_0158.JPG

烏山古道 - 褔德祠前的小溪. 

 

1525519844976.jpg

烏山古道 - 褔德祠前合照. 

 

DSC_0167.JPG

烏山古道 - 種香菇的木頭.

 

來到這住家無人在且無遊客的山中露營區,區內好幾顆雪白桐花正盛開,一行人坐在溪旁樹蔭下吃行動糧閒聊,和由樹上拉絲下滑的毛毛蟲捉迷藏,我在此區逛一圏,民宅後方應有條山徑可通往坪溪山和打鐵寮山及鶯子嶺,休息後走上馬路往灣潭,此馬路往上開至雙泰產道前可接往坪溪古道的路,灣潭是深山中的一處平台,也是避暑的秘境,但因車程約70分鐘的遙遠,除了懂門道的人,一般人恐怕都未曾聽過這地名,更遑論來此一遊。

 

DSC_0178.JPG

田螺山露營區 - 橋上的桐花. 

 

DSC_0179.JPG

田螺山露營區 - 盛開的桐花. 

 

DSC_0183.JPG

無人的田螺山露營區

 

DSC_0185.JPG

田螺山露營區小溪. 

 

DSC_0195.JPG

田螺山露營區 - 在此休息. 

 

DSC_0199.JPG

田螺山露營區接灣潭馬路. 

 

DSC_0200.JPG

田螺山露營區 - 灣潭幹70支2(往灣潭). 

 

DSC_0203.JPG

灣潭往雙泰產業道路. 

 

DSC_0206.JPG

灣潭橋上.

 

冬霖在褔德祠旁的攤子,買了三瓶木耳露即出發,灣潭古道在灣潭二號橋前,古道寬敞,一開始有石塊鋪成的步徑,此古道一路依溪而開闢,溪水清澈,水流潺潺,魚蝦水底悠游,溪兩岸森林蔥蘢蓊鬱,走在其中不禁讚嘆灣潭之美麗,途中有岩壁瀑布,遇到一群人穿潛水衣違法捕魚,寶琴有來過,帶大家在夢潭臨溪休息吃午餐,此處溪水清澈翠綠,大夥對此地景色驚艷不已,流連忘返,希望夏天有機會重返此地消暑戲水和喝咖啡、品茗,接近張家莊和灣潭出口時,到10號民宅前研究植物,看哪些可用於煮菜。

 

DSC_0210.JPG

灣潭的木耳露攤. 

 

DSC_0211.JPG

灣潭的褔德祠. 

 

DSC_0215.JPG

灣潭古道入口(烏山35號之五)

 

DSC_0222.JPG

灣潭水色. 

 

DSC_0224.JPG

依山傍水的灣潭古道. 

 

DSC_0233.JPG

灣潭古道. 

 

DSC_0234.JPG

走在平緩灣潭古道的冬霖和阿枝姐. 

 

DSC_0236.JPG

灣潭古道的一行人. 

 

DSC_0240.JPG

絕壁布簾瀑布 - Ping. 

 

DSC_0243.JPG

灣潭古道指標. 

 

DSC_0246.JPG

灣潭古道 - 岩壁瀑布. 

 

DSC_0251.JPG

灣潭古道泥土路. 

 

DSC_0253.JPG

灣潭古道 - 林蔭. 

 

DSC_0257.JPG

灣潭古道 - 綠意盎然. 

 

DSC_0259.JPG

灣潭古道 - 木橋. 

 

DSC_0262.JPG

灣潭苦花魚. 

 

DSC_0267.JPG

夢潭 - 阿枝姐. 

 

DSC_0272.JPG

夢潭溪岸. 

 

DSC_0279.JPG

夢潭納涼. 

 

DSC_0285.JPG

夢潭佳人. 

 

DSC_0289.JPG

夢潭閃眼. 

 

DSC_0292.JPG

烏山10號農家

 

DSC_0293.JPG

烏山10號農家 - 休息. 

 

DSC_0295.JPG

烏山10號農家 - 研究野菜.

 

回林徑再走到張家莊,這是一處露營地,我們不停留續走至三水潭,這是灣潭溪與北勢溪匯流處,所形成一翠綠的碧潭,也是北勢溪古道與灣潭古道的交接點,此地視野寬闊,風光秀麗,是世外桃源之境,遊客不多,走一段水泥路和經過多孔橋在一民宅前進入北勢溪古道,此古道也是伴溪而行,山徑較原始,途中我們在土地公潭坐在溪中吃點心賞景,有與世隔絶的之感。

 

DSC_0298.JPG

張家莊露營區. 

 

DSC_0299.JPG

張家莊溪岸露營區. 

 

DSC_0302.JPG

三水潭

 

DSC_0304.JPG

三水潭 - 雙溪口褔德祠. 

 

DSC_0305.JPG

三水潭

 

DSC_0312.JPG

三水潭留影. 

 

DSC_0315.JPG

三水潭儷人行. 

 

DSC_0318.JPG

深色三水潭

 

IMAG7888.jpg

灣潭溪 - 水色清涼. 

 

IMAG7889.jpg

水泥路接北勢溪古道

 

DSC_0327.JPG

北勢溪多孔橋. 

 

DSC_0329.JPG

北勢溪. 

 

DSC_0332.JPG

北勢溪古道入口

 

DSC_0338.JPG

北勢溪古道. 

 

DSC_0339.JPG

北勢溪古道 - 蓊鬱森林. 

 

DSC_0344.JPG

北勢溪古道 - 原始風貌. 

 

DSC_0349.JPG

北勢溪古道 - 木橋. 

 

DSC_0353.JPG

北勢溪古道 - 一段寬路. 

 

DSC_0356.JPG

北勢溪古道 - 土地公潭上休息. 

 

DSC_0358.JPG

北勢溪 - 土地公潭. 

 

過木橋和中正橋遺跡,走出古道經17號民宅,走到紅色六和橋的公厠洗裝備,回到寶琴車停放位置,採了些野草莓,六人擠在一車開回42號的登山口,和民宅女主人閒聊,她說今天只有我們有來走烏山古道,每人拿了一袋寶琴送的洋蔥後,開車往基隆的百褔社區吃入口即溶的白斬雞,感謝在地人寶琴招待美食,在黃昏時相互告別,開車回內湖港墘站,完成一趟順利古道行。

 

DSC_0360.JPG

木橋

 

DSC_0363.JPG

中正橋遺址

 

DSC_0364.JPG

中正橋遺址.

 

 

DSC_0365.JPG

北勢溪古道登山口. 

 

DSC_0368.JPG

料角坑17號,登山口

 

DSC_0369.JPG

料角坑17號下方的馬路

 

DSC_0372.JPG

料角坑六和橋

 

DSC_0375.JPG

料角坑17號之一.

 

 

1525519676015.jpg

封神白斬雞(褔五街112)

 

DSC_0382.JPG

封神白斬雞吃晚餐. 

 

DSC_0380.JPG

封神白斬雞. 

 

心得 - 總結

首次來走雙溪三古道,採A進B出走法,很順利地找到進出的登山口,走在這寧謐山林和清澈溪旁,雖台北市區悶熱,但此地天氣卻異常涼爽,天時地利人和,走來一路為此秘境驚喜不已,足以撫慰長期疲憊的身心。

 

DSC_0127.JPG

料角坑六和橋上. 

 

多次走在淡蘭古道上,緬懷著先人僕僕風塵往來淡水宜蘭間,也讚嘆先人開闢深山路徑的用心和智慧,依山傍水建立起這條可供兩區居民往來的步道,希望逐步走完整個淡基古道(淡基橫斷),來體驗這遠離大台北塵囂的山林之境。

 

DSC_0946

坪溪古道. 

 

DSC_0281.JPG

夢潭休憩溪岸

 

由坪溪古道起,已在雙溪先建立了灘頭堡,未來再據此為基點向外逐步擴展周邊優美路線,最後來摸清雙溪和宜蘭間古道山徑,也可進一步了解以多山為名的雙溪,下次有機會再來走由烏山古道接坪溪古道、經石空古道下外澳火車站。

 

1525519824401.jpg

深山內田螺山露營區

 

夥伴的心得和照片分享:

 

活動相關網站:

  1. 2014/7/12: 三通瀑布連走魚寮古道

  2. 2014/9/20: 淡基橫斷古道西段 - 出天元宮

  3. 2015/1/17: 淡蘭古道風華 - 頭城山水之旅

  4. 2015/5/7: 宜蘭叢雲山 - 叢林血汗行

  5. 2017/6/11: 萬里鹿堀坪古道 - 探索淡基橫斷東段

  6. 雙泰產業道路柳杉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0IsLJVi1c

  7. 太和山坪溪溪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VqhJUkQHM

  8. 2018/3/18: 頭城坪溪古道 - 太和山看太平洋

  9. 2018/5/5: 北勢溪土地公潭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zpZ3_MLr4

 

DSC_0273.JPG

夢潭 - 火紅秘境. 

 

2018/5/5

 

--- The End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kino(阿炯) 的頭像
    Akino(阿炯)

    這是Akino(阿炯)的部落格

    Akino(阿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