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訪霞喀羅 - 漫遊楓林間
n 參加人員:
共 3人: 氣質熟男Akino + 清秀佳人Anita + 花樣女郎Sabrina + 台北市大自然戶外健行會100多位愛山山友。
裝備:2.6公斤單眼相機 + 3公斤三腳架 + 一顆赤子之心。
馬鞍駐在所楓香林 - 霞喀羅古道三人行.
旅遊路線: 台北車站 <-> 市民大道 <-> 環河快速道路 <-> 台64號快速道路<-> 北二高 <-> 關西 <-> 內灣 <-> 宇老部落 <-> 田埔部落 <-> 秀巒部落 <-> 錦路部落 <-> 養老部落 <->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登山口 <-> 粟園駐在所遺址 <-> 馬鞍駐在所遺址。
共花16小時(含搭車和休息),登高1,900公尺,步道來回10公里。
n 完成聖稜終曲,回歸自然恬靜
走過了聖稜線高山峻嶺,完成了聖稜活動全記錄,終於將美麗聖稜完整地寫入回憶,原先有規劃帶山水夥走完聖稜線要一起前往霞客羅(Syakaro)賞楓,來趟較休閒式的健行,後因聖稜線延至11/6才出發,時間太倉促,怕行程安排不佳,加上無暇主辦,於是就花1,000元報名了大自然山友的一天賞楓行去拍楓林,以了卻當初走過霞喀羅古道,走得太匆匆,未能悠閒見得楓紅的遺憾。
霞喀羅古道 - 恬靜楓林陽光.
台北車站 - 出發了.
參加外面山社所辦的賞楓行,一個原因是要享受那份以出席者身份參加而非主辦者的優雅,就像品嚐美食和廚師一樣,即使一桌菜煮得再好吃,一起吃時,廚師總會在一種怕煮的不好的壓力下上桌吃飯,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跟著去踏查和漫慢攝影,希望能留下美麗的楓景。本來想說一人獨往參加,最後還是號召了兩位志趣相投和情義相挺的夥伴,一同出遊。
氣質花漾男人.
馬鞍駐在所 - 楓林間旅人.
霞喀羅古道 - 鏡頭下的真和美.
波斯菊花田 - 儷影三人行.
之前因是社長,又兼活動主辦人的身份,活動進行中常須照應全隊的人員,這次出遊只要顧好自己,準時集合和跟好隊伍,心中難得輕鬆,於是帶了單眼相機和重達3公斤的三腳架來去新竹尖石鄉山上賞楓,在一百多位參加的眾多人群中,只認識兩位,很自然地除了拍風景照,這兩位就臨時變成我攝影focus重點的model,以美麗的楓林和花為背景,拍了許多組佳人女郎照片,下山後看了照片這才發現平時太少拍周圍往來夥伴的人物照,原來人是和風景一樣可以捕捉到不同的美麗神韻。
霞喀羅古道崩坍處 - 6公斤重的三腳架和相機.
粟園駐在所 - 孟宗竹林的最佳女伴.
花嬌, 人更嬌.
為保握此次出遊賞楓的攝影機會,出發前一周日上金面山練習近焦的拍法,前一天因九年級兒子和七年級女兒段考成績雙雙進步到班排第4名,且校排進步到第39和31名,嘉獎兩位小朋友努力讀書和犒賞老婆教導有方,請全家吃一客600元的小蒙牛鴛鴦鍋,順便補充一下行前的能量,儲備背攝影器材的體力。
金面山上 - 練習近距聚焦.
金面山上 - 練習遠距聚焦.
小蒙牛Menu.
小蒙牛鴛鴦鍋.
犒賞老婆教導有方.
n 佳人相伴遊,倩影楓林留
12/1是個晴朗陽光的好天氣,05:20起床整理好大背包的裝備,量一下背包重達13公斤,心中為之一楞,輕鬆遊的背包怎會這麼重,猶豫一下是否要背3公斤的三腳架出遊,最後心想只走10公里平坦的步道,再加上攝影助手Sabrina 說要幫忙扛三腳架,於是放心地買一塊花生厚片吐司,邊走邊吃去搭05:50捷運到台北火車站於07:00在西三門集合,到達時只見主辦人王會長忙著連繫和安排,初見時感覺場面有點紊亂,總共參加人數超過100人,4台巴士,司機似乎不太清楚載客地點和自己是幾號車,延誤到07:40才出發,司機因被催和責怪,有點火大揚言罷駛,參加者也弄不清自己要搭哪輛車而有點不耐煩。
台北車站西三門集合.
賞楓的財務人.
巴士車內.
這些都影響不了我出遊的心情,自己也常辦活動,類似狀況也遇過,較能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只是人數實在太多了,而此時的我是純參加者,待之以暇旁觀,看一下他們如何處理這些爭端,較令我擔心的是一個活動人數這麼多,人員集合,車隊指揮和連繫必定緩慢,而會浪費掉許多賞楓的寶貴時間,果不出所料,後來就得在匆忙下扛三腳架拍風景。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 100位山友同行.
車行北二高在關西交流道下,經關西 時看許多高爾夫球場的指標,08:30經一波斯菊盛開的花田,大夥下田去賞花和拍照,兩位模特兒,獵花心喜,在溫暖晨光下洋溢著青春,花前擺出難得愜意姿態,散發著一股嫵媚女人味,忙於拍花朵照的我,當然也要照應兩位夥伴,拿起相機,快門就喀嚓喀嚓響,捕捉兩位花中仙女千嬌百媚的美麗身影。
波斯菊盛開的花田 - 專注的"採"花者.
美麗鮮艷的波斯菊.
波斯菊花田中的model.
波斯菊花田 - 為自己留下美麗.
花漾女郎.
09:00來到新竹內灣老街休息,在此逗留了50分鐘,一邊聽嚮導講解霞喀羅古道和薩克亞金古道的由來和合併,一邊等巴士加完油回來再出發,續行於120縣道至尖石,右轉尖石二號橋,接竹60鄉道往秀巒,途經那羅,錦屏一號橋左轉,續往秀巒,山路有時陡峭,有些路基有流失,部份路段狹小不易會車,路旁有些楓樹已變黃或變紅,於11:00到達秀巒檢查哨辦入山證。
內灣老街 - 聽嚮導講解霞喀羅古道.
內灣老街 - 專注的聽眾.
內灣老街 - 三人合照.
秀巒檢查哨.
有些楓樹已變黃或變紅.
約10分鐘辦好入山證,車續行遇新光岔路口(約竹60鄉道33.5K,左往司馬庫司),取右往養老,續行約7.7公里(秀錦道路),從車內可看到山上的楓葉已部份變黃,11:50抵達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登山口22k處,等兩位夥伴上完廁所,跟在大隊人馬後走進古道,途中有遇觀光的長青團和許多山友,整條古道山友眾多,因趕在16:00要回來集合,就沿路快速行走到17k目的地馬鞍駐在所的楓香林區。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 變紅楓樹.
霞喀羅古道養老段 - 樹蔭下的山行者.
孟宗竹林 - 拍照中.
孟宗竹林 - 姊妹情深.
13:10途中經粟園駐在所,有一片挺直的孟宗竹林,放慢步伐走在綠蔭隧道中,拍了幾張俠女和俠客照,遇一崩塌地高繞而過,13:45抵楓香林區,背負10多公斤重的背包,急速行進5公里,真有點累和飢餓,解開雨傘布,和兩位 model 席地而坐,稍喘一口氣,吃起乾糧,感謝兩位貼心佳人提供饅頭和甜圈圈止飢,吃完後已14:20,為趕時間,架起三腳架來拍攝楓葉,雖然泛紅的楓葉不多,午後陽光中樹林和竹林的景色仍然令人著迷,本想在駐在所處折返,但兩位花漾女郎意猶未盡,往崩坍的竹林和楓林區前進,只好捨身背起重6公斤架著相機的三腳架陪往,此處清風徐吹,山景優美,彷彿水彩潑墨圖畫,紅黃橙綠交染成一片綺麗色彩,讓人不思回返,最後在時間的催促下,15:20開始急速回程,午後時分,陽光斜照在林梢,旅人身影穿梭在林間,楓林光影閃耀,色彩明亮變化,嘆為美景,在兩位佳人一路相伴中,16:20回到養老段登山口。
孟宗竹林 - 專屬模特兒.
孟宗竹林 - 俠客和俠女.
孟宗竹林 - 兩"小"無猜.
馬鞍駐在所 - 解開雨傘布席地而坐,稍喘一口氣,請山友幫按三腳架上相機的快門拍照.
16:40集合完後,4輛巴士車行尖石深山中,17:20天黑時來到秀巒村控溪吊橋和著名楓林區,奈何天已昏暗,無以窺探楓紅之美,夜行吊橋楓林後,踏上回內灣的路途,由於夜已深,一度車隊走錯叉路,幸當地好心的原住民告知,迷途不久後車子回轉,在車內一直回首望之前經過的深山,幾處昏暗燈光閃爍於山腰,19:20回到內灣,在老街找一家尚未休息的店來吃客家菜,感謝兩位美女情義相挺,一路相伴踏查,隨意招待晚餐,在停車場上車北上,21:30回台北車站,10:30回到家。
霞喀羅古道 - 平坦的步道.
霞喀羅古道 - 竹林是一大特色.
秀巒村控溪吊橋和著名楓林區.
秀巒村控溪吊橋和著名楓林區 - 摸黑賞楓.
夜中一度車隊走錯叉路, 狹路中無法會車.
內灣老街吃客家菜.
內灣老街 - 吃炸野薑花.
此次雖時機不對,未能遇見滿山的紅楓,我對霞喀羅古道的泰雅族抗日史蹟和深山的楓紅依舊迷戀,相信不久的將來,我的足跡將再現霞喀羅YuLu(養老)段古道。
馬鞍駐在所 - 變紅的楓葉.
馬鞍駐在所 - 捕捉楓林美.
陽光斜照在楓林梢.
馬鞍駐在所 - 楓林光影.
n 踏查結論和心得
這是第二次參加山水社以外社團的登山健行活動,登山旅遊還是跟熟悉有默契的夥伴一起較有樂趣,但是偶爾參加倒也可以增加一些經驗,參考別人的行程內容和專業。
霞喀羅古道是一條詩情畫意的步徑,不但充滿日本為理藩所建的駐在所遺址,沿途的孟宗竹林、楓香林和白石吊橋及整座染了彩漆的山林,一直是我飄泊心靈所嚮往之地。從內灣開車到登山口約需2小時,路程稍遠,而山路則不適合夜間開車,不建議一天往返台北和霞喀羅,可在秀巒村住民宿隔日前進到登山口,若要走整個22k的古道,則可在白石駐在所寬敞平地紮營,如此一來才有較多時間漫步在此古道,上次造訪霞喀羅是在12月中旬,楓葉也未紅,故來的時間則建議在12月下旬左右來。
挺直的孟宗竹林.
紅黃橙綠交染成一片綺麗色彩的山頭.
馬鞍駐在所 - 楓林旅人.
馬鞍駐在所 - 黃紅楓林.
在此感謝兩位美麗的陽光女伴一路照應,提供行動糧和幫忙弄三腳架,幸有兩人相伴,不然此行必孤單一人獨行山林,美景也會遜色不少,當然好心有好回報,為了回饋情義相挺,幫兩位佳人留下不凡的身影,在車上時構思著兩位的特質,一位是社團的掌櫃,負責收支,清秀的美麗臉龐下,有顆體貼細緻的心思,行事師承主管嚴謹風格,管理社團財務,支持各項活動的運作,帳務有條不紊和公私分明,讓社長考慮任何費用支出前,都會再三斟酌;一位是新秀,熱情洋溢,體能不錯,第一次小試新山夢湖,後兩次活動都是直接參與社外行程,經過磨練後,可望很快地成為社團一顆新星。
社團的掌櫃.
花田中的神韻.
千嬌百媚的花仙女.
我的攝影體驗是:拍照前要先用心去感受,才能用鏡頭寫下真和美。每次的登山,一個人在山林中的步徑上,我總會和自己對話,最常問的一項是:最能令自己感動是夥伴們的哪些特質?是熱情笑容、專注眼神和體貼的心,同樣地這些也應是拍人物照的focus所在,雖攝影技巧尚待提昇,還是很用心用鏡頭為兩位佳人拍了不少的美美風釆。
兩位美麗的陽光女伴.
熱情陽光笑容.
鏡頭下真和美 - 三雙不同眼眸.
此次雖時機不對,未能遇見滿山的紅楓,我對霞喀羅古道的泰雅族抗日史蹟和深山的楓紅依舊迷戀,相信不久的將來,我的足跡將再現霞喀羅YuLu(養老)段古道。
拍照前用心去感受.
不久的將來,足跡將再現霞喀羅.
n 相關食宿交通參考資訊
- 中餐:宇老 "以娜的店"
- 夜宿:秀巒村,圓舞曲民宿和其民宿
- 交通:北二高關西交流道下,接118 / 120縣道往內灣。過內灣後,續行120縣道至尖石,右轉尖石二號橋,接竹60鄉道往秀巒,途經那羅,錦屏一號橋左轉,續往秀巒。遇新光岔路口(約竹60鄉道33.5K,左往司馬庫司),取右往養老,續行約7.7公里(秀錦道路),即可抵達霞喀羅古道養老段登山口。從內灣開車到登山口約需2小時,可參考Coogle map。
- 旅遊景點:
秀巒村是白石溪與泰崗溪在此交會,以野溪溫泉和北國楓紅聞名,溪中奇石林立,形成了美麗的溪谷地形,其中以軍艦岩最有名,潭水綠而清澈。
控溪吊橋是秀巒的地標,溪邊有野溪溫泉可以泡湯,主要有三處:1.無確定位置,可問當地人,2. 檢查哨前涼亭下溪谷(有三池,較小),3. 過控溪吊橋直走約40分鐘的泰崗溫泉,有二池(較大),須過溪,最美,但難度較高。
霞喀羅古道 - 美麗的山林.
讓人迷戀的深山楓紅.
霞喀羅古道 - 三人行身影.
霞喀羅古道 - 三人行"漫"走楓林間.
2013/12/6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