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初期少有症狀,三軍總醫院日前發現一名無任何症狀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患者在一次例行的健康檢查中被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經過大腸鏡檢查發現在離肛門100公分深的地方有一個約10公分的大腫瘤。還好及時治療,才免除後患。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饒樹文表示,大腸直腸癌無論是發生率或死亡率近年都有逐年增加趨勢,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直腸癌的預後是所有消化道癌症中最好的一種。
雖然大腸直腸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但其實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循,如果腫瘤位置是在左側大腸或直腸,由於靠近肛門且管腔較窄,其臨床症狀表現多為有暗紅色的血便,或大便習慣改變,從一次漸漸變成一天5、6次,且有裏急後重的現象。 如果發生在右側大腸,由於管腔較大且糞便為液體狀,其症候主要有糞便潛血、貧血、頭暈、無力、疲弱感、無胃口,或以上腹痛或類似胃痛的症狀來表現,如果又不巧本身就有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的人,很容易被誤以為是潰瘍來治療,也有人會被當成缺鐵性貧血,長期服用鐵劑,而耽誤治療的時機。 饒樹文主任表示,由於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頗為類似,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誤以為是痔瘡而自行買成藥來吃,必 須馬上找 醫師檢查,確定病因。
三軍總醫院在十多年前開始對痔瘡患者在手術前做例行之大腸或直腸鏡檢查,結果第一個患者就被發現有大腸癌,也接受了治療,其中,又以大腸息肉被發現的比例最高,這些患者因為早期發現,可以免去開刀之苦,經過電燒切除息肉後也避免了日後轉變為大腸癌的機會。 對原發性的大腸直腸癌治療,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是對一些可能無法切除的直腸癌, 饒樹文 醫師認為在術前可以先做化學和放射性治療,讓腫瘤縮小,再行手術切除,大多數腫瘤都會縮小,少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消除,待治療6到8週後再做適當的手術切除。 對無法手術或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化學治療是必要的,其中,去年被健保局核准為第一線治療標準的抗癌妥(Campto)合併化學藥物療法,不但可以讓腫瘤縮小一半,還可延長存活時間1.2倍,對無法以手術切除的大腸直腸癌患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n 如何治療大腸癌?
腸癌期數 影響範圍 五年存活率 第一期 癌細胞只在黏膜表層 90-95% 第二期 癌細胞侵蝕至腸壁的肌肉層 50-70% 第三期 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組織 30-50% 第四期 癌細胞經血液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如骨、肝、肺等 <10%
第一、二期 : 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如腹腔鏡大腸切除術 (Laparoscopic Colectomy),術後需定期接受醫生檢查及跟進
第三期 : 術後需要化療以減低復發機會
第四期 : 部份亦適合接受手術、術後需要化療及電療等以控制病情
n 怎麼預防大腸癌
初期預防
.健康飲食(多吃高纖低脂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良好的生活習慣
.適度運動
.限制卡路里的攝取
.避免抽菸及過量飲酒
早期篩檢
.50歲以上、無症狀者,建議每3-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
.如果有瘜肉、大腸癌術後(一年內應先接受一次)、有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建議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性大腸瘜肉、幼年型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建議1至2年做大腸鏡檢查。
直腸指診
醫師帶手套將手指經肛門放入直腸,感覺直腸壁上可能的病灶。此法最簡單且可立刻執行,在台灣肛門指診可檢查出肛門以上7到10公分 的直腸癌。 利用圖中圈起部位沾糞便放到瓶中,再送到醫療單位做糞便潛血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
是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檢查簡單且便宜,但只能查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在出血未超過一定上限或間斷性出血的腫瘤病變,也可能檢查不出陽性反應。
乙狀結腸鏡
可彎曲乙狀結腸鏡檢查深度約達35公分 到60公分 ,約可達結腸轉彎處。醫師利用一種細長、可彎曲、具有光源、並能攝影的管子,從肛門放入直腸、乙狀結腸、和一部份的降結腸,正好是大腸癌比較常發生的位置。
大腸鏡
似乙狀結腸鏡,可安全有效的檢視直腸和結腸。發現息肉或腫瘤,可執行切除術或摘取組織送病理檢驗室作化驗,右圖中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為大腸癌好發部位。
應在五十歲以後,每十年定期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
直腸鏡
又稱為硬式乙狀結腸鏡,可檢查出約50%的大腸直腸癌。
鋇劑灌腸攝影
將液體狀顯影劑(鋇劑)和空氣,經肛門灌入大腸中,再利用X光攝影間接觀察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可偵測大於2公分 的病變,可能漏掉較小病變,仍需大腸鏡檢查確定。
可能症狀
便血或大便有血絲。
排便習慣改變。
發現像鉛筆般細的糞便。
排氣增多、不適腹痛或絞痛。
食欲不振。
不明原因持續想排便、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發現癌症
接受完整、積極的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情面對癌症,目前新的抗癌藥物,治療效果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