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桶后越嶺古道探查
參加人員:4人
Akino、佳民、芸汶、Ula。
入口指標 - 芒草蔽日.
桶后溪上游 - 腰繞芒草小徑.
集合時間和地點:
第一集合時間和地點
07:00板南(文湖)捷運線南港展覽館站(捷運出口3號)。
第二集合時間和地點 : 山上有水露營區大門口。
交通概要:
車程(單程):約1小時20分,65公里。
去程
內湖 -> 走國道5號 -> 38-宜蘭 出口下交流道 -> 宜8鄉道(龍潭路) -> 宜5-3鄉道(大坡路) -> 小礁溪土雞城(開車3公里) -> 山上有水露營區(宜蘭縣礁溪鄉匏杓崙路150-8號),水泥車道終點 -> 2公里(土石路;開車)-> 停車後步行到桶后越嶺古道終點(指標7K處),天氣好和土石路硬時,可開車到達。
回程
14:20 7K登山口 -> 15:30宜8鄉道 -> 礁溪(有塞車) -> 16:40北宜公路 -> 國五坪林交流道(要等上國五) -> 南港展覽館站 -> 18:50 內湖。
登山尋幽路線:
登山: 約4.5小時(往返), 單程2.5公里,海拔高度966~1,166公尺,高度落差200公尺,負重8公斤。
09:12溪邊停車處(往杉林奇蹟露營區途中) -> 09:33杓崙路叉路 -> 09:36 7K步道入口 -> 10:10過溪 -> 芒草小徑 -> 10:32木柵門和禁止進入用語 -> 下坡路 -> 11:19五K鞍部溪谷 -> 11:31烘爐山叉路、小礁溪山岔路 -> 11:33柳杉林 -> 11:58 4.5K 崩坍地 -> 12:31 - 13:11 5K鞍部溪谷 -> 14:18 7K步道入口。
烘爐山叉路、小礁溪山岔路.
當日高度圖.
桶後越嶺步道 - GPX.
景點介紹:
桶后越嶺古道
桶後越嶺步道是一條穿越雪山山脈,從大台北直接進入宜蘭的夢幻步道,而且難度不高,半天就能走完。此外,山友之間相傳的人間天堂──桶後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呈現迴然不同的風情,據說「不至桶後,不知台北溪流之美。」
桶後越嶺上優雅的姑娘.
桶後越嶺原始林相.
桶後越嶺步道是烏來山區三大古道之一,是早期泰雅族由雪山山脈地區北上打獵遷移走出的路徑,到日治時代,為了伐木及便於統治原住民,把小山徑開闢成越嶺道路,現已成為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因位在烏來大桶山的後方,所以稱為「桶後」或「桶后」。早期為泰雅族狩獵的山徑,也是烏來鄉泰雅族的三大越嶺古道之一。桶後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呈現迴然不同的風情,也是夏季遊客戲水、垂釣的避暑勝地。在台北及宜蘭交界的鞍部為越嶺道的最高點,幾是大面積的芒草,東北季風強勁。」
桶後越嶺 - 柳杉林.
桶後溪上駐足的佳民.
活動行程記錄:
走過了哈盆越嶺、褔巴越嶺,烏來三大越嶺就剩桶后越嶺,看許多單車客都騎桶后林道到桶后吊橋遊玩,讓人躍躍欲試來走一趟,夥伴們聽聞之後熱烈預約要來走桶后,因古道封閉四年了至今開放日期一再延後,車輛無法通行,從line的群組得知6.5K處坍塌尚未修好,只能扛單車進入而汽車無法通行,為免走13公里的林道和確保可以走越嶺,決定由小礁溪進入,徵召3位健腳一同前往踏查。
桶後越嶺步道路口 - 有接駁車的手機號碼.
桶後林道6.5K的崩塌處.
行前做好路線的規劃,早上出門天空一片深藍,最近台北的天空變的好乾淨,加油開車到南港捷運站載三位夥伴,由南港交流道上國五,車行順暢,很快地由宜蘭交流道下國五再開到小礁溪,在大坡路上看到龍潭包子店好多人在排隊,或許下次可買來吃,車開在農田小路上,遙望遠方藍天和要越過的翠綠山頭,內心幾分期待,沿路確認方向車行進在高陡度的水泥路至山上有水露營區,小心開進凹凸不平的土石農路,怕路狹小無法會車,最後在一條溪邊的路旁停車,整裝走往杉林奇蹟露營區方向,後芸汶看GPS發現方向相反,才回頭到一處芒草的叉路,走在這蠻荒山區的土石路,不見任何人,來到比人高的芒草,在一塊警告語的看板前拍照。
台北藍藍的天空.
小礁溪的山頭.
小礁溪的景點路標.
車行在兩邊都是芒草的土石路.
停車處和芸汶.
土石路上的Ula.
走錯方向往杉林奇蹟.
往桶后步道的叉路口 - 芒草中有杉林奇蹟.
往桶后步道的路口.
往桶后越嶺和土雞城的指標.
走在芒草中一不小心手指被割破血流如注,感謝芸汶幫忙用OK棒包紮,唯恐後面的芒草續傷人,大夥穿袖套帶手套來到過溪處,四人到處找尋山徑而不著,正當要放棄打道回府時,我不死心沿溪下行發現溪中有一堆疊石,根據經驗這是步道的標誌,發現溪岸有一處入口,我們終踏上啓程,接著是一段腰繞的芒草步徑,偶爾要鑽在草中,來到禁止進入的木柵門,稍為喘息走入濕滑下坡的土石小徑,途中千萬隻草蜢和蟋蟀從草叢中不停竄出,奇龍子和蛾蝶昆蟲四處跳躍飛舞,我小心翼翼走在前,注意路況和蛇及蜘蛛網,四人慢行在桶后溪山谷中,前不見來者,後不見古人。
往桶后越嶺和土雞城的指標.
往桶后越嶺土石路上的芸汶.
往桶后越嶺蠻荒草徑.
往桶后越嶺 - 比人高的芒草.
即將被芒草淹沒的步徑
往桶后越嶺的過溪處.
桶后溪上找入口.
往桶后越嶺過溪的堆石標誌.
腰繞小徑.
密密麻麻的芒草小徑.
木柵門和禁止進入用語.
桶后越嶺草叢.
桶后越嶺 - 會滑的石路.
久未開放的古道上顯得原始質樸,下到5K鞍部,步道沿桶后溪溪邊而行,清澈溪流山谷風起時,使人在這炎熱夏季有幾分涼意,走進一片漂亮柳杉林可見對岸整片山坡的杉林,在步道上會過一些小溪流,這些在大雨時很容易沖刷掉山路,過杉林沒多久碰到崩塌地,雖不寬但卻陡峭加上無繩可攀,勉強冒險是可通過,考量安全和回程下行不好走,自此走回程回到5K處吃午餐。
桶后越嶺 - 鞍部和步道指標.
桶后溪上的Ula.
桶后溪 - 清涼一下.
桶后溪上的佳民 - 下次要帶無耳來.
桶后溪三人行.
桶后越嶺的山行者.
桶后越嶺 - 平緩的溪谷.
桶后越嶺 - 往烘爐地要180分鐘.
柳杉木中.
桶后越嶺 - 有許多美麗杉林.
遍佈山頭的柳杉林.
桶后越嶺 - 4.5 K的崩塌地.
5K的溪岸蠻寬大的,有淺潭和涼水約可容納20人左右在此休息,我們四人在此吃行動糧,將黑麥汁和啤酒放入溪中冷凍,有人躺在大石上,有人坐著打瞌睡,芸汶則滑著沒訊號的手機,我則將過溪時浸水的登山鞋襪脫下來吹乾,聽著潺潺流水聲,山風一吹好想就地倒頭睡一覺,休息過後打起精神,由鞍部向上緩升,回程感覺路況較乾燥,走起來較不滑和好走,但溫度有明顯升高,再回到芒草腰繞小徑,天空滿佈陰雲,在急風中偶爾會露出陽光,過溪後沿途欣賞昆蟲競技和山下蘭陽平原及太平洋無敵海景。
5K鞍部溪谷.
5K鞍部溪谷 - 今天四人包場.
5K鞍部溪谷 - 涼風中睡覺的佳民.
5K鞍部溪谷 - 滑手機.
5K鞍部溪谷 - 看山看水.
5K路標在草叢中.
回程中的芸汶.
豐富的生命.
昆蟲的天堂.
越嶺中的佳民和芸汶.
芒草小徑 - 有人要保護臉蛋.
芒草小徑 - 下方的桶后溪.
鑽在芒草中.
芒草步道.
芒草迷踪.
7K路標.
往停車處走在土石路上,由於叉路蠻多,不小心可能走錯路,回到車停的溪邊,大夥開始換裝,我爬往溪的上方擦拭身體和換穿衣褲,全身舒暢涼爽,開車陡下回到小礁溪,黃金稻田景色令人著迷,開到礁溪因要排隊上國五,Ula建議走北宜公路,車上行在彎曲的山路,可俯瞰蘭陽的黃昏景色,只見龜山島在雲層中忽隱忽現,接近坪林時許多車要上國五,塞了一段時間才開上國五,送大夥到展覽館捷運站,再車行堤頂高架回內湖,結束一天的探查行程。
蘭陽平陽和太平洋.
土石路上.
藍天白雲.
小礁溪農田.
北宜公路上的龜山島.
心得 - 總結:
今天由小礁溪的登山口進入桶后越嶺步道,的確不好找,山路不好開,登山口難找,封閉多年步道逐漸荒廢,走一天整條步道只有我們四人,這麼有人文歷史和山水風光的步道任由其荒蕪實在可惜。
桶后越嶺入口.
桶后越嶺大石上喝冰啤酒.
走過哈盆和巴褔,今天再走桶后越嶺,三條步道皆因路崩塌而無法走完全程,經三趟的探訪,步道沿途並無進行修繕的痕跡,若要等山路修完再走可能會等到天荒地老,先行走一段來勘察,對三條步道有了初步了解,接下來若要走全程,就要準備必要的繩索、開山刀和開路的工具。
桶后越嶺 - 大自然和人.
夥伴的心得和照片分享:
活動相關網站:
-
2015/1/10新店大保克山 - 烏來泡湯行
-
2015/2/28228烏來走春 - 美鹿山南峰拔刀爾山連走
-
2015/11/28: 銀河洞越嶺 - 貓空一日遊
-
2016/2/5: 拔刀爾山下紅河谷
-
2016/12/24: 新店獅頭山和美山 - 人文山水行
-
2017/9/16: 石碇翡翠水庫 - 千島湖觀水行
-
2017/12/3: 新店大獅仔頭山 - 風雨中奇緣
-
2017/12/3: 新店獅仔頭O走 - 終見獅頭山容
-
2018/2/25: 烏來走拔刀爾山 - 迎春賞櫻
-
2018/6/10: 烏來哈盆越嶺古道 - 亞馬遜森林探險記
-
2018/6/24: 烏來褔巴越嶺古道 - 初探野性森林
那天我在桶后越嶺.
2018/07/15
--- The End ---